公元263年,掌控曹魏朝政的司马昭派兵攻打蜀汉。在这场战役中,邓艾带兵从阴平小路偷袭,在绵竹一带遇到诸葛瞻的顽强抵抗。虽然诸葛瞻最终战败,但他和儿子诸葛尚宁死不屈、英勇就义的表现,确实配得上作为诸葛亮的后代。
在成都武侯祠的大殿里,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;绵竹双忠祠原本也有三尊塑像,前殿祭祀诸葛瞻父子,启圣殿则供奉诸葛亮。这两座祠堂通过祖孙三代的塑像,展现了诸葛亮家族"忠心耿耿、奉献终生"的崇高品格。后人对此十分敬仰,留下了许多赞颂的诗文。
有意思的是,诸葛瞻的雕像前还跪着三个石人,他们分别是糜芳、傅士仁和郝普。和忠心耿耿的诸葛瞻父子不同,这三个人都背叛了蜀汉,因此被后人唾骂,称为"蜀汉三大叛徒"!
一、糜芳这个人
糜芳,老家在现在的江苏连云港一带,是刘备妻子糜夫人的亲弟弟。他最早跟着徐州长官陶谦干活,还被曹操封过彭城相的官职。后来他辞职不干,跟着刘备东奔西跑,从徐州到邺城、汝南、新野、长坂坡,最后到了江夏,跟着吃了不少苦头。虽然后来他确实背叛了蜀汉,但早年间对刘备可是死心塌地。最难得的是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,曹操想拉拢他都被他拒绝了,这份忠心在当时真不多见。
展开剩余70%公元219年,刘备在汉中之战打赢曹操,当上了汉中王,并封糜芳做南郡太守。论官职大小,糜芳和襄阳太守关羽平级。但关羽一直瞧不起他。特别是关羽准备打襄樊之战时,糜芳负责后勤补给没做好,被关羽当众训斥,心里特别憋屈。所以后来吕蒙偷袭荆州时,糜芳干脆投降了,结果害得关羽战败丢了性命。
后来糜芳投奔吴国当了将军,还带兵为吴国打仗。不过这个叛徒在吴国很不受待见。有次糜芳坐船出门,碰上了虞翻的船。糜芳手下人冲前面喊:"快给我们将军让路!"虞翻当场就怼回去:"一个不忠不义的叛徒,也配给国君效力?丢了自家两座城,还好意思自称将军?"糜芳被骂得满脸通红,赶紧关上船舱窗户,灰溜溜地给虞翻让了道。
二、傅士仁这个人
傅士仁老家在幽州广阳郡,和刘备是同乡。他很可能从刘备刚起兵时就跟着干了。自从194年刘备带兵去了徐州,傅士仁就再没回过老家。后来关羽管荆州那会儿,傅士仁直接归关羽管。但关羽对傅士仁和麋芳特别不客气,搞得这两人都憋了一肚子火,跟关羽关系很僵。
公元219年,关羽带兵攻打襄樊时,派傅士仁和麋芳负责后勤补给。但这两人办事不力,没能按时完成物资调配。关羽知道后非常生气,当众放狠话说:"等打完仗再找你们算账!"这番话把两人吓得够呛。再加上关羽平时对待下属态度傲慢,更让这两人既害怕又窝火。
就在这一年,趁着关羽把主力部队调到襄樊作战的空档,吕蒙带兵杀到了南郡。这时候,守城的傅士仁和麋芳都投降了孙权。后来杨戏评价这两个叛将说:"自古以来投敌的臣子,都是因为受不了上司的逼迫,心里怨恨才背叛的。他们不但没能帮主公渡过难关,反而临阵倒戈,自己断了后路,最后成了魏吴两国的笑柄。"
三、关于郝普
和糜芳、傅士仁比起来,郝普的名气要小得多。郝普,字子太,是义阳人。公元211年,刘备带兵打进益州后,就派郝普去当零陵太守,负责镇守荆州南部。到了215年,刘备拿下益州却不肯归还荆州。东吴大将吕蒙带兵攻打荆州三郡时,只有郝普死守城池等救兵。结果援军迟迟不来,他的好朋友邓玄之又中了吕蒙的计,郝普也被骗投降了东吴。
湘水划界后,刘备交出了荆州一些地盘,郝普因此重新回到刘备阵营。公元219年,吕蒙再次攻打荆州,打败关羽,郝普又一次投降,最后在东吴当上了廷尉。他和隐蕃关系很好,后来隐蕃谋反事发,郝普受牵连被迫自杀。在笔者看来,郝普这种在蜀汉和东吴之间摇摆不定的做法,被后人批评唾骂,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,也算是自作自受。
发布于:陕西省